台湾草怎样种植?
地理分布
产中国南部地区,其他地区亦有引种栽培。现分布于亚热带及中国大陆南部地区。现欧美各国已普遍引种。
繁殖方式
种子
播种期宜在雨季之后,即7月底8月初。播种前要先行种子处理,用0.5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,再用清水洗净、晾干后播种。播后10-13天发芽,20多天齐苗。
分株
分株法,从5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进行。先将台湾草掘出,把盘结在一起的枝蔓分开,埋入预先准备好的土畦中,成行栽种,行距15-20厘米,3-4个月后可长满。如铺建草坪,也可直接起草块,草块20X20平方厘米,厚5-6厘米。修建草坪时,首先要设计好排水系统,必要时要设地下排水设施,然后整地,施足底肥,去除石块。铺时草块要平,草块间留有2-3厘米的缝隙,用土添满、压实,喷足水即可。铺草块建草坪见效快,效果好,但必须有供应草块的草圃。
台湾草栽培技术
台湾草一般在4-5月或8-9月种植。种植前1个月施肥,整地,浇水,土壤表层喷洒除草剂(五氯酚钠)。一个月后再次浇水,待土壤表层半干半湿时耙平播种。一般每亩播5-6公斤为宜,播完后,用耙轻轻拉一趟,在地表面撒一层堆肥或覆盖一层木屑土,有条件的可盖一层薄稻草,能防止日光直射,提高发芽率,播后要喷水保持一定湿度。10天左右萌发后去掉稻草覆盖物。
苗高在6-8厘米时将幼草的直立茎剪断,促进萌发分蘖,加速草坪的蔓延速度。定期轧剪是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,在4-10月每月两次用机械滚轧,使一二年生的杂草失去嫩头或花茎,丧失结籽传播后代的能力,加速草皮的蔓延。
病虫防治
锈病草坪种植
症状特点
锈病是中最常见的多发性病害之一,多发生在花圃、公园及庭院种植的草坪中。该病是由真菌中的台湾草柄锈菌侵染所致。发病时叶片上产生的黄色粉状物即是锈病的夏孢子。病害后期产生的黑褐色粉状物则为锈病的冬孢子。4-6月和秋末冬初为该病的两次发病高峰,通常以阳光不充足、土壤贫瘠、板结和氮肥施用过多的草坪发病严重。发病后,病叶表面最初出现疱状小点,后发展成圆形或条状的黄褐色病斑,稍隆起。病害后期疱状表皮破裂,散出黄色粉状物,发病严重时,叶片变黄、卷曲干枯而死。该病发生后,蔓延迅速,严重时可致使草坪成片枯黄而死。对草坪的危害极大。
防治方法
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,可收到良好效果。
农业防治:加强草坪的栽培管理。在种植草坪前,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合理加以改良,粘重的土壤可适当掺加沙质土,沙质重的土壤则可掺进适当的河泥或塘泥。若土壤肥力不足,可增施农家肥作基肥,但不宜偏施氮肥,应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增强植株的抗逆抗病能力。
药剂防治:草坪发生台湾草锈病后,应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,可选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,或0.3波美度石硫合剂,也可用敌锈钠250-300倍液对草坪均匀喷雾,每10天左右喷1次,直到病情被完全控制为止。
叶枯
症状特点
引起台湾草叶枯病的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立枯丝核菌。该菌可在土壤里长期存在,也可在病株残体上隐匿,主要借助雨水、灌溉水及肥料等传播。感染叶枯病的植株的幼嫩组织(如叶片、叶梢)受害严重。病害初期,在接近地面的叶片和叶梢上,会产生水渍状和黄褐色小斑,在草坪的病株处,常可看到白色丝状物。然后病部逐渐扩大,叶片迅速干枯,病害严重的还会侵染到茎部,并使其变黑腐烂。可造成草坪成片干枯死亡。
防治方法
农业防治:植草前,应将地面耕耙平整,消除坑洼,以免积水而诱发病害;施用的堆肥、垃圾肥等均应充分腐熟,以免带菌病株残体传播病害。若发现病株应立即彻底剪除并销毁。
药剂防治:草坪在发病初期,可用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均匀喷雾,喷雾时,还须适当向地面喷洒,从而兼顾对土壤的消毒,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蝼蛄
危害:台湾草易受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。
防治方法:采用人工捕杀,在大水漫灌草坪之后,蝼蛄会浮于草皮表层,这时可人工捕捉;化学防治可采用50%辛硫磷颗粒剂,每亩2公斤至2.5公斤处理土壤;或每亩用5%氯丹粉剂0.5公斤至1.5公斤,掺细土25公斤至50公斤充分混合制成毒土,均匀撒于地面;或于地面喷粉,于播种前随施药、随耕翻、随耙耘。